行业动态

DG视讯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赵望云的画

  延安合影留念前排左一杨素芳(赵望云夫人),右一赵望云;后排左一 赵季平(赵望云第四子),右一赵振川(赵望云第三子)

  赵望云(1906年-1977年03月29日,又名新国,直隶束鹿(今河北辛集)人。其父赵元英兼营皮行生意。赵望云高小毕业后当学徒,1925年秋由表兄王西渠资助赴北京入私立京华美专学习绘画,半年后转入国立北京艺专专攻国画。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,他开始尝试用国画描写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,并与李苦禅、侯子步等组织吼虹艺术社,从事国画改革运动。DG视讯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1928年在北平与李苦禅等人联合举行画展,他的作品《疲劳》《风雨下之民众》等画引起社会关注,DG视讯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被评论为“巷头特起之艺术前锋”。同年应《大公报》邀请,与王森然合编该报“艺术周刊”;后又被《大公报》邀请为旅行写生记者,DG视讯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到冀中农村写生。1933年出版《赵望云农村写生集》,在社会上引起反响。

  赵望云一生作画勤奋,创作宏富,以人物山水画著称于世。他的作品源于生活,画风朴实,笔墨雄浑豪放,善于用泼墨和破墨,深受人民喜爱。是大家一致公认的长安画派的领袖人物。

  赵望云一生坚持画自己身临其境的景物,所以写生画成为他艺术原创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上世纪40年代,在其定居西安之后,曾多次深入天山、祁连一带写生,创作了大量表现大西北的农牧民生活和自然风光的画作。这一时期也是赵望云艺术的转折时期,他告别以前以人物速写为主的写生通讯式的创作模式,转而对大西北的风土人情进行真挚持久的描绘。墨牛和桃花,在墨线勾勒物象轮廓的基础,施以淡彩,秀丽之感跃然纸上,既有传统之朴实,又有现代之新奇,这正是赵望云一手伸向传统,一手伸向生活的创作思想的体现。老舍1944年在谈到赵望云作品的时候曾说:赵望云先生以十数年的努力,做到了把现代人物放到中国山水画里面,而并不显得不调谐,这是很大的功绩。……我们细看他的作品,他很会着色,很会用墨,也相当会构图。这几句简单纯朴的话语,恰当地道出了赵望云的绘画成就和特点。

  赵望云说:“我是乡间人,画自己身历其境的景物,在我看来是一种生活上的责任,我要以这种神圣的责任,作为终生生命之寄托。”他扎根乡下民间,形成“直面人生,切入劳苦大众的现实生活”的鲜明创作主题,开一派风气之先河。他用平视的心境、俯视的视角和灵敏的感悟,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经验,在生活与传统之间找到了最为适合自己的结合点,影响了许许多多的人。在绘画的理念上,赵望云一直将写生当作是创作与生活之间的纽带,深入自然,深入社会,为中国画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视野。赵望云创造了“朴茂”这一新的审美经验,他用平和、质朴的笔墨拉近与土地的距离,大气、浑然而又素面朝天。

Copyright © 2014-2024 DG视讯食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   备案号:浙ICP备05029014号-1